時間:2020-04-27 作者:王禮坤 劉力
停課不停學,停課不停教。疫情期間,海口景山學校領導和師生創造性探索和實踐,通過多種形式,將抗疫正能量融進教學,教好疫情這本“教材”,同時架起“云課堂”讓學生們居家安心學習。
一封信鼓舞孩子斗志
孩子們用畫筆表達對英雄們的敬佩和對祖國的祝福
校長陶有剛提筆給全體老師寫了一封信,為“停課不停學”做出生動注腳:“我們若能充分地抓住這一時段(疫情期間),正確地引導學生直面本次災情,指導他們樂觀應對并由此認識世界、思考人生,那將是教師化‘災’育人、化‘難’興邦的至優之舉。”
柳溪老師受到這封信的觸動,當即提筆給三(7)班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——《親愛的孩子們,我想對你說!》。他說:疫情期間,同學們除了呆在家里不亂跑,不給國家添亂之外,還可以做更多的事!可以學習防疫知識,從而保護家人,學習文化知識,從而在將來保護祖國和全人類。信中真情流露、激情澎湃,溫暖了學生的心靈,鼓舞了學生的斗志。
這封信一發到班級群面,每個家長都發來真摯的感言:“老師,東東今天把信讀了三遍,還讀給奶奶聽了。”、“老師,小毅讀了你的信,今天寫作業可認真了。”……
“云升旗” 凝聚愛國心
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:家務勞動
在莊嚴的國歌聲中,海口景山學校舉行了一場獨特的“云升旗”儀式。操場上除了升旗手和校領導空無一人,而學生們則在各自的家中,穿上校服,戴上紅領巾,通過網絡線上直播的方式,各自在屏幕面前向國旗敬禮。
為了激發學生愛國情懷,以滿腔斗志與祖國共同戰“疫”,海口景山學校初中年級組分別于3月2日、9日、16日,舉行了別出心裁的“云升旗”儀式,并開展思想和素質教育。
這幾次升旗儀式讓老師和同學們對祖國、對人民、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,對祖國的祝福、對醫護工作者的敬意、“抗擊疫情,從我做起”的個人使命感等情感在學生們的心中愈加激蕩。
一位學生在升旗儀式上發表感言:這場防疫保衛戰,我們有信心拿下,因為全中國人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。
教師變主播 拿出十八般武藝
孩子們在認真學習
在疫情面前,整個社會按下“暫停鍵”,網課是勢在必行的適時舉措。
當三尺講臺變為一方屏幕,老師們既興奮,又有點擔憂。如何直播,如何保證錄課、直播效果,如何保證學生聽課質量,解決互動教學等問題,老師們想盡辦法,克服重重困難。
陳元林老師提前聯系了“釘釘”平臺的后臺技術人員,先期學會了網絡直播的流程技巧后,然后在教師群里開直播,分享直播的各項要領及注意事項。隨后,老師們紛紛當起主播,在實踐中學習操作,其他的老師們則充當“粉絲”,互相分享學習和實踐心得,很快就學會了相關的操作。
學會操作不難,難就難在保證效果。可以說,每一場成功的直播和錄課的背后,都有一段老師的艱辛奮戰史。錄制過程中,講話結巴了、汽車喇叭聲響了、手機突然來了信息……一旦出現狀況,老師們就得從頭再來,只為保證學生學習效果。此外,由于老師無法面對面與學生交流,所以對于課件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,自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。歷史老師黃世昌說,“每一節網課的課件至少花了8個小時以上的時間。”
孩子們的習作:給最美逆行者的信
耗時耗力是其次的,老師們最擔心的還是課堂效果。很多孩子參加線上學習時,沒有家長在旁邊監督,如果學習內容枯燥乏味,他們有可能會“中途溜號”。為了讓學生“動起來”,老師們將疫情融入教學之中,既使課程生動活潑,又推進了疫情防控工作:化學備課組劉德會、朱立勤、林方霞等老師給同學們講解有關新冠病毒消毒劑的化學成分和功效,講解口罩的材質及其作用;彭紅、許暢等語文老師多次以“新冠病毒”和“疫情防護”為題材,從健康習慣、人文責任和社會擔當等角度讓同學們練筆。
疫情雖能阻擋海口景山學校老師們走上三尺講臺,卻壓抑不住他們向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意志。老師們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,積極探索自選動作,創新教學新模式,真正實現了“停課不停學,停課不停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