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8-10-19 作者:劉力 郭露露
80年代末90年代初,正是羅牛山事業發展的萌芽期,也是最艱難的一段時間。羅牛山人艱苦奮斗,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,書寫了公司崛起和壯大的奇跡。
本期我們將和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馬賢地一道,回顧那段崢嶸歲月,有辛苦,有勞累,甚至還有危險,但是更多的還是激情和快樂,正如馬賢地所言——“痛并快樂著”。
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馬賢地
【辛苦:正月初一扛著鋤頭種地】
1991年臘月廿九日晚上,馬賢地和同事們從羅牛山羅豆豬場運豬到三亞食品廠銷售。次日正是除夕,在返程路途中,行至三門坡紅明豬場時,他們的汽車出了故障。此時已是萬家燈火,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。場里的員工和家人們做好了團圓飯,等著他們回家團聚。馬賢地和同事們都心急如焚,迫不及待想回家。
老員工胡風桔提議,他一個人先行回到羅豆豬場,再開一輛車把故障車和人一起拉回去。大家一致同意,這也是目前能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了。
臨近除夕,路上車少人稀,胡風桔向過往的車輛求助,等了好久終于搭到一輛車前往靈山,到達靈山后,他又蹭車到了羅豆豬場。到達目的地后已是晚上6點,風塵仆仆的胡風桔來不及休息,叮囑場里員工幾句后,便第一時間開車返回三門坡。
經過幾番周折,馬賢地和他的同事們終于回到了羅豆豬場,此時已是凌晨2點,員工和家人們早已進入夢鄉。
這一天,馬賢地一行連晚飯也沒吃上就睡覺了,僅僅睡了幾個小時,在大年初一早上,他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——在公司領導的親自帶領下,共同栽種青飼料。
“大年初一這天,別人都是穿著新衣裳,在家和親人團聚,我們卻扛著鋤頭種地,但是大家沒有一句抱怨?!瘪R賢地說,“豬每天都要吃喝拉撒,對養豬人來說,完全不存在節假日?!?
【危險:汽車前輪已開到懸崖邊上】
1992年,保亭縣畜牧局有一次在羅牛山農場購買了兩頭種豬。馬賢弟一行四人(兩名同事和一位畜牧站站長)于晚上8點出發,他們開著一輛雙排座小貨車,拉著兩頭種豬運往保亭縣。那時候,海南沒有環島高速路,他們一路走的都是省道,山路急,彎路多。前半段路一直是馬賢地開車,到了凌晨1點多鐘的時候,他感到一陣睡意襲來,停下車與同事互換位置,跑去貨箱睡覺了。
大概在凌晨3、4點的時候,正在開車的同事因為犯困而走神,過彎道時沒打方向,車徑直沖向懸崖。畜牧站站長反應最快,一邊大聲呼叫,一邊打開車門準備跳車。幸好在最危急關頭,那位同事反應過來,一腳剎住了車,而此時車子的前輪已到了懸崖邊上。
直到第二天早上6、7點鐘,他們一行人到保亭吃早餐時,馬賢弟才知道昨晚發生的事。同事開玩笑對他說,當時你睡得太死了,如果我沒剎住車,你就這么睡過去了。
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馬賢地(左一)
【心酸:坐公交車被人嫌棄】
1992年,公司通過一番努力,從國家商務部那里要到了把豬出口到香港的指標,每個月農場都需要運送一批豬到香港。
把豬運到船上是一件特別辛苦的工作,船只和碼頭之間有10到20米的落差,只能靠人力搬運。豬場職工們用網把豬裝上,把一百公斤重的豬一頭一頭地從甲板上慢慢放下去。這項工作不僅辛苦而且還耗時,經常需要用一通宵的時間。由于公司經費有限,通常沒法請勞累了一通宵的職工們吃宵夜,有時能吃到一碗2元錢的炒粉對大家來說已是莫大享受。
馬賢地至今還清楚地記得,有一次,他和同事們一起從下午六七點開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。大家干完活之后已是汗流浹背、疲憊不堪。
由于公司車輛不夠,沒法把他們全部送回去,大家只能坐公交車回豬場。在公交車上,有些乘客經過他們身邊時,紛紛掩鼻捂口,嫌棄他們滿身的塵土和汗味,甚至不愿意接近他們。豬場職工們時不時躲閃乘客,心里滿滿的辛酸和苦楚。
【快樂:最愛聚在一起開會吃飯唱歌】
那時候,養豬場生活條件很艱苦,職工們都是和豬住在一起,吃飯時蒼蠅在旁邊到處飛。同事們互相打趣說,這些(蒼蠅)可是高蛋白、原生態。
職工如此,作領導的也好不到哪里去。當時,馬賢地是公司的接待部部長(兼司機),經常和領導一起出差。“我們出去吃飯,通常都是兩菜一湯,空心菜、地瓜葉外加紫菜蛋花湯,吃不到一丁點肉?!彼f。
“回想起來還是有很多的開心事,”馬賢地說,“總的來說就是痛并快樂著?!?
那時,公司每半年都會組織一次生產檢查,對各個豬場進行檢查評分。每到這個時候,大家都會聚在一起開會、吃飯和唱歌,就像過節一樣開心。馬賢地說:“聚會時我們最常唱的歌是《少年壯志不言愁》。這首歌深受大家的歡迎,還被評為了‘公司歌’?!?
《少年壯志不言愁》這首歌充分詮釋了羅牛山人當時的心境:“幾度風雨幾度春秋,風霜雪雨博激流”,沒有優渥待遇,沒有青云前程,我們將整個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公司,但是依然無怨無悔;“歷盡苦難癡心不改,少年壯志不言愁”,豬場的工作可謂辛苦又枯燥,但是我們從來不抱怨,苦中作樂以苦為樂;“為了母親的微笑,為了大地的豐收,崢嶸歲月何懼風流”,我們不改養豬人的初心,與公司同甘共苦,奮力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