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8-12-04
走進海口景山學校初中部肖華老師的班級,你也許會大吃一驚,因為這里和印象中的教室不一樣:公用的大柜子里擺的不是輔導書或者試卷,而是各種文體器材,如籃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象棋和大量名著圖書等;文化宣傳欄里的標語也不是我們通常見到的勵志類口號,而是“我為人人,人人為我”、“先做人,再做學問”等溫馨文字。
“培養一個幸福的人”一直是肖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追求,她親自督促學生打球、閱讀以及下棋。如今,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,用各種補習班、作業、考卷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。肖華這樣“不務正業”,能把學生教好嗎?
實際上,肖華帶的學生都考出了好成績。2007年、2010年,以及2013年,她所帶的三屆畢業生,中考英語取得了一次全省第三、兩次全市第二的成績,三次刷新了景山學校建校的歷史。“我教的學生從來沒有上不了高中的,或者填報志愿時沒有好學校可以選擇的,最差的(學生)也有三四所高中可選。”她自豪地說。
本期羅牛山故事,讓我們走進海口景山學校初中部備課組長、班主任肖華老師,聽她講述自己的工作感悟。
海口景山學校初中部備課組長、班主任肖華
【教會學生做情緒的主人】
一次,肖華走進教室準備上課,發現一個叫周洋(化名)的學生高高地坐在講臺上看著她。原來,他和同學鬧了矛盾,由于下課的時候肖華忙著給學生講題,沒時間處理,現在就采取了這種方式要求老師為他出氣。
在肖華接手這個班以前,同事們就對她說過,周洋是一個很難纏的孩子,這次她總算親眼見到了。由于周洋孤僻、不合群,渾身充滿了刺,很容易憤怒,同學們也對他敬而遠之,有時甚至會嘲笑他、故意激怒他,從而產生許多小矛盾。產生矛盾后,其他孩子都會利用下課時間找老師調解,而周洋則采用一些激烈的方式來對抗別人,“要挾”老師。
肖華為了不耽誤上課,讓他先回到座位上。但是,周洋非常固執,一定要當場解決。肖華沒有絲毫惱怒,只是讓他先說明情況。
“XXX剛剛狠狠打了我三拳。”
“那你打了他沒有?”
“我打了他四拳,但是,他是拼命地打,很疼,我打的不怎么疼。”
“那現在讓你狠狠打他三拳,他再輕輕打你四拳,你愿意嗎?”
周洋頓時無話可說。
肖華告訴他:學校是一個講理的地方,老師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。同學之間鬧矛盾,老師不會偏袒任何人。
下了課后,肖華又將兩位鬧矛盾的孩子叫進辦公室,讓他們講述事情經過,然后列出自己認為有理的地方,以及自己做錯的地方,自己商量該怎么處理矛盾。最后,肖華再做一些引導,讓他們清楚認識到對錯,認識到怎么處理才是更好的結果。在肖華的勸導下,兩位學生握手言和了。
感悟:學生之間鬧了矛盾,有些老師就會生氣,訓斥他們,但是這樣往往起到反作用。肖華認為,孩子是在不斷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,不能因為他們做得不對就責罵他們。她從不會主動評判孩子們誰對誰錯,而是尊重他們,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,然后自己領悟,學著去做情緒的主人。
實際上,自2004年8月肖華來到海口景山學校擔任老師以來,對學生從未發過一次火,同事們開玩笑地稱她為“沒脾氣的老師”。肖華笑著說:“我想發脾氣也發不出來,底氣不足,而且罵人的語言學起來太困難。”
【“培養幸福的人是我最大愿望”】
有一次,班里開展大掃除活動,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,只有周洋在一旁袖手旁觀。衛生委員委屈地跑到肖華面前:“肖老師,周洋堅決不愿意做衛生,讓他掃地他說不會,讓他倒垃圾他嫌臟。”
周洋是獨生子,從小在家里特別受寵,家務活完全不用插手,他說自己不會掃地,肖華倒是相信,但是不愿倒垃圾確實有些過分了。
肖華問周洋:“別的同學都倒過垃圾,他們為什么不嫌臟呢?你給我一個理由,如果能說服我,你就可以不倒。”周洋歪著腦袋想了半天,找不出一個理由。肖華說:“你每天享受干凈整潔的環境,這些都來自于其他同學的付出,你享受了別人的付出,難道自己就不付出嗎?”
周洋依然嫌垃圾桶臟,于是就戴上一雙白手套去倒垃圾。
通過這次事件,肖華看出周洋是一個缺乏合作精神、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,就經常教育他要有一顆感恩之心,要學會理解和分享。同時,肖華也耐心地引導全班同學轉變對周洋的看法。
肖華的努力成效顯著,周洋慢慢融入到了團隊中,和同學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。
“這孩子其實情商挺高的,你對他關心和愛護,他心里面是有數的。”一次教師節,肖華收到了周洋送給他的一個禮物——一只黑色的杯子。“這只杯子雖然毫不起眼,但是看得出他是用了心的。”肖華說。原來,當杯中的水溫度達到40度時,杯身就會出現一行字——“祝肖老師節日快樂”,下方還有周洋的落款。
“最讓我感動和驚喜的是,在一次元旦晚會上,他主動提出了要表演一個‘詩詞大連竄’的節目。要知道,他以前可是從來不參加集體活動的,更別提主動參加了。”肖華流露出欣慰的神情。
感悟: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:“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,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。”
肖華認為,人生成才的路千萬條,是小草,就讓它去裝點大地;是大樹,就讓它長成棟梁之材。只要學生們有健康的心態,強健的體魄,即使他們沒有成才,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。她說:“培養幸福的人才是我最大的愿望。”
【先做人,再做學問】
周洋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,數學成績常年排在班里前十名。但是,有段時間,他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,跌到了全班倒數1、2名,最差的時候甚至只考了30多分。肖華心里非常著急,找周洋談了多次話也不起作用。最后,在和數學老師溝通時,肖華找到了答案,這個答案讓她又好氣又好笑。
原來,有一次數學老師在課上提了一個問題,周洋沒有答出來,過了幾分鐘,他又想出了解題方法,就再次舉手。這個時候,老師已經在講下一道題了。周洋就舉起兩只手使勁在空中揮舞,依然沒有得到老師的回應。他認為數學老師不重視他,心里懷有怨氣,從此就再也不學數學了。
肖華找周洋確認這件事。“我都想起了解題方法,老師卻不讓我回答。”他依然滿懷怨言。肖華耐心地向他解釋:“數學老師不是只給你一個人上課,他面對的是每一個孩子,這里面當然也有你。老師看見你舉手了,他知道你已經會了,心里很高興,但是,如果叫你起來回答問題,豈不是會耽誤其他同學正常上課嗎?你不要和數學老師賭氣,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你自己。現在說說,你對老師還有沒有意見呢?”周洋想了半天,最后搖了搖頭。
肖華仍然不放心,再一次和數學老師溝通,“一般孩子不會再糾結這個問題,但是周洋性格比較孤僻,比較情緒化,最好還是向他解釋一番,再多鼓勵鼓勵。”數學老師欣然答應了。溝通后,周洋徹底解開心結,從此開始認真學數學了。
周洋成績開始大幅提高。以前,在肖華剛接手時,周洋的成績很差,排名在全班倒數前5名,現在,他的成績已經達到中等偏上。本次中考也考出了好成績,被海口雙島學園重點班錄取。
感悟:成功之道,在以德而不以術,以道而不以謀,以禮而不以權。做人的成敗與學習成敗密切相關。
在肖華的班上,我們能看到在文化宣傳欄上掛著一條醒目的標語—— “先做人,再做學問”。在她看來,一個學生真正學會了做人,學習就不會差到哪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