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9-06-06 作者:盧厚壯
獸醫站,一個別人總是“聽說過”但卻“不怎么熟悉”的詞,更是外行人“知之甚少”的存在。而恰是這樣鮮有人關注的地方,在“非瘟”期間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——協助豬場做好豬群的健康監控管理,同時承擔著檢測病原的重要職責,為各大豬場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。獸醫站,人雖不多,每個人卻都能在此非常時期堅守崗位,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,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。本期羅牛山故事主人公——獸醫站站長王明樞,就是當中典型的一位。
羅牛山獸醫站站長王明樞
全國爆發第一例“非瘟”后,養豬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。羅牛山作為海南省畜牧龍頭企業,不僅各豬場立即啟動緊急預案,公司對獸醫站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。即便當時“非瘟”還未蔓延至海南,但公司也要求獸醫站學會使用更專業、精準度更高、對“非瘟”更有針對性的檢測技術——PCR檢測。
于獸醫站而言,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重新學習難度并不小。公司謝紅濤博士充當著導師的角色,利用空閑時間不遺余力地教授大家使用PCR儀的操作要點、技術難點和各類注意事項。但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。如何將理論知識嫻熟運用在實操中、如何應對實操中各種突發事件……大家仍需不斷學習。而作為站長的王明樞,無疑是最努力的“學生”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為了讓理論融于實操,讓操作技能更加嫻熟,王明樞總在常規工作結束后,不停地進行著實驗。有一次實驗,實驗的結果和預想相距甚遠,王明樞疑惑不解。為了找出原因,他查閱資料,請教謝博士(導師),將可能的原因一一列出,又通過不斷實驗,對列出的原因制定相對應的實驗方案,一一進行排查。最終發現,是試劑全被污染所致。此后,實驗室停用十天,試劑全部換新;站里更是嚴格劃分“潔凈區”和“污染區”,對設備、試劑的管理更加嚴格。正是他的鍥而不舍和對學術、對職業的“鉆勁兒”,不僅讓公司未來避免了更大的損失,也為后來“非瘟”蔓延至海南后各項檢測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。
采訪中,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有辦公室的一張薄墊子。原來,這是王明樞站長長期的“專用床位”。
“非瘟”染指海南后,一時間,各豬場人心惶惶。為了確認豬場的安全,檢測的樣本絡繹不絕、不分晝夜的往獸醫站送來。“以前的常規檢測,一年的量是4000份,這個月檢測的量,就已經超過4000份了。”王明樞說道。面對工作量的暴漲,站里同事加班加點已是必然,而作為站長的王明樞,主動挑起大部分值班任務,索性還將“床”搬到了公司。今年的五一,王明樞更是用行動詮釋了“勞動光榮”的節日內涵——連續兩天僅休息了6小時,而這6小時,還是在等待檢測結果時“爭取”的。
非常時期,遇到急檢的任務很常見。“記得是周六,上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,中午到家。當天晚上12點,就接到了站里的檢測任務。二話不說,馬上回去。”王明樞說道。40公里,是王明樞家到公司的距離;夜里12點,是工作剛剛開始的時間;那張薄墊子,依舊是非常時期最熟悉的伙伴。“何時何地,需要我,我就上!”這句話,王明樞不僅是說說。
“每個男孩應該都會有一個‘英雄夢’,我也不例外。雖然我知道我離‘英雄’還很遙遠,但在這場‘戰役’里,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,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羅牛山人的使命。還是那句話,何時何地,哪里需要我,我就上!”
——王明樞